主将和副将的搭配直接影响战斗胜负。主将作为队伍核心,承担着引领战术方向和稳定战局的重任,而副将则通过技能互补和属性协同增强整体战斗力。选择主将时需优先考虑其自带的主将技能,这类技能往往在主将位置能触发额外效果,例如提升全队伤害或增加生存能力。主将的智力、统帅属性越高,越能有效抵御敌方攻击或策略伤害,确保队伍持久作战能力。副将的选择则需围绕主将特性展开,重点考察技能联动性和兵种适配性,避免因属性冲突或机制矛盾导致战力折损。
兵种适应性是主副将搭配的基础原则。主将的兵种适性至少达到A级及以上才能发挥该兵种的最大潜力,而副将的兵种适性最好与主将保持一致或形成互补。主将选择骑兵S适性的关羽时,副将可搭配弓兵S适性的黄忠,通过远程火力支援弥补近战突击的短板。还需注意统御值限制,队伍总统御值不得超过20点,因此高统御值武将需谨慎搭配。阵营加成也是重要考量,三名同阵营武将可激活主城科技提供的额外属性加成,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强度。
主将若携带输出型战法(如天下无双火烧连营),副将应配备控制或增益类战法(如盛气凌敌八门金锁阵),以创造安全的输出环境。若主将偏向防御(如曹操、刘备),副将需补充高爆发或治疗技能,形成攻守平衡的体系。特别注意敌方可能针对主将的爆头战术,优先为主将配置减伤或规避类战法(如暂避其锋金丹秘术),避免因主将过早阵亡导致战斗失败。
实战中需根据对手阵容灵活调整主副将定位。面对高爆发队伍时,可将高统率武将设为主将并搭配嘲讽类副将,强制吸引火力;对抗持久战阵容时,主将可选择具备持续恢复或属性削弱能力的武将,副将则侧重补充输出。主将的成长潜力也需纳入考量,优先培养后期属性成长高的武将作为核心,避免资源浪费。副将若携带特殊机制战法(如伪书相间士别三日),能在特定战局中逆转局势,因此需预留战法槽位应对多变战场。
通过反复实战测试和数据分析,逐步优化阵容组合,才能打造出无懈可击的队伍。